中式糕点的传统文化?
一、中式糕点的传统文化?
中式糕点是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礼仪、养生、节庆、节气等文化密不可分,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待人接物、寻亲访友等。
中国传统糕点也非常讲究“不时不食”,如正月吃元宵、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不同的时令和节气对应不同点心,不可乱套,实际上这种讲究反映的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归根结底可总结为两个字——尊重,我们尊重历史,尊重传说,尊重风俗,尊重民风。
二、中国清朝以前是没有烤箱的那么像桃酥口酥这一类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
中国传统糕点制作的工艺多之又多,蒸和烘烤是制作糕点用的最多的方式。
三国时期,西凉刺史马腾进献曹操一盒酥。曹操随手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放到了案头上。杨修进来看见了,就拿来分给大家吃了。曹操回来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丞相您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您的命令呢?” 曹操和大家嬉笑一场,心里却很讨厌杨修。
没有现代烤箱,到底是怎么做出那一层层松软的酥皮的?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当时长安有专业“饼师”和专业作坊,采用烘烤方法,使用“饼鏖【áo】”(平底锅)等工具,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吊锅烘烤”。
到了宋代,已采用油酥分层和饴糖增色等技术,制作各种不同口味、口感的酥饼。
苏东坡有诗写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月饼或者酥软香脆的酥皮类糕点,就是使用这样的方法烘烤而成的。
除了用“饼鏖”,其实中国古代就有烤炉,最早的烤炉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用大缸形的东西或者用土堆砌成灶,里面放上木炭,就是成了烤炉。明炉和闷炉更是古已有之,只不过一般只有店家和大户人家才有。
例如曾侯乙铜冰鉴,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
此冰鉴为重要祭典或宴请重要宾客时使用。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形尊缶,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冬季则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蒸”就更不用多说,香糯松软的米糕、桂花糕、绿豆糕、栗子糕、马蹄糕……晶莹剔透,细细咀嚼,滑软油润、软糯甘饴,又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米香、油香包裹着各类食材的香,重重美味又层层分明,香糯里伴随着丝丝的凉。
而传统糕点大多不只是美味,更有养生功效。如山药糕能够健脾益肾,绿豆糕能够清热解毒,蛋黄酥能清肺热,滋阴养颜……
张天师世居的嗣汉天师府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该地山清水秀、物阜丰饶,天师家厨每年立秋之后都会选用上好的糯米、小麦、荞麦,和以府内圣泉之水,加入龙虎山地区土养蜂蜜,做出具有道教吉祥图案的糕点造型,放入铁锅,灶头用山上扫来的湿地松丝,文火慢烤,反复翻检,直至外焦里酥。这就是天师用来招待贵客的养生家饼。
清代木雕八卦糕模
天师不吝将酥饼的做法外传,中国道教文化特色小镇――龙虎山上清镇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上好的养生酥饼。
如今,虽然读酥世家选用了现代化的烘烤设备,但精心制作烘焙外焦里酥养生糕点的技艺和匠心始终未变。
那时候没有烤箱采取的是土办法,用砖砌的四方炉子,底火烧炭,上火也烧炭的一个大烤箱。
三、怎么做糕点?
方糕,无锡传统名点。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常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五色方糕
原料配方(按一板16块计算) 江米粉320克 粳米粉480克 玫瑰(百果)440克 蜜渍猪油丁80克 菜猪油,鲜肉,豆沙480克
制作方法 1.搓粉:将江米粉和粳米粉合在一起,加水搅拌,充分揉和(粉要湿透,但不宜过湿)。
2.过筛:将揉和好的粉过筛,除去粗粒。
3.开槽:将筛过的细粉放模板内,刮平,再开成16块四方形的槽。
4.放馅:馅放槽内。馅心用玫瑰(百果)、蜜渍猪油丁、菜猪油、豆沙等。
5.盖粉:将筛过的细粉,均匀地撒在模板面上。
6.印板:将刻有图案、店名的印板压在模板上。
7.开条:再用薄铁尺,按等分划成16块,上笼屉蒸15分钟即熟
四、西藏吧啦饼怎么做?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
原料:特制粉50千克白砂糖25千克核桃仁5千克瓜仁500克桂花2.5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
做法:1.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2.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3.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4.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分钟左右便可出炉。
特点: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 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 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 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该答案来自饭菜网官方网站